供水管网漏损水量近百亿吨?控制漏损仪器仪表来助力
水源,对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早在几千年前,原始社会的人类就逐水而居。而现在,水资源更是城市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但它并非取之不竭,用之不尽。为了便于人类取水用水,现代城市中都建造了专门的给水系统。
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国家之一,近三分之二城市不同程度“喊渴”。然而现实中,从生产到生活,各种浪费水的现象触目惊心。特别是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对于水的浪费及影响极大。
管网漏损影响大
据了解,我国供水管网的实际漏水情况十分严重,漏损率的增加不仅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可能带来水质的下降,更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加剧了城市的缺水问题,其影响几乎涉及到供水企业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缺水形势极其严峻,公共供水管网漏损对于水的浪费严重。
因此,在推进全民节约用水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好输水漏损问题。不少专家建议,在“十四五”期间,城市供水管网管理要提高技术含量,用大数据、传感器等现代技术监测水量变化、寻找漏水点、优化供水水网布局、及时报警提醒。
此外,随着管网老化、表计失准和缺乏有效的运营管理手段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导致无收益水量逐年增加,当新增水量速度大幅慢于无收益水量增长的速度时,供水产销差问题暴露,水量再无上涨空间等问题,为保障成本收益,供水企业可以通过解决无收益水量来达到目的,管网漏损的治理就是一方面。
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惊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规模日益增长,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管网漏损不仅造成大量优质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带来供水水质风险和地下公用设施损坏等次生危害。
我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水量惊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统计年鉴显示,2019年全国城市、县城公共供水管网漏水量近百亿吨。这大体相当于70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有些县城供水100吨,漏掉30吨。
城市供水系统是市政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城市基础设施,管网的维护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影响到城市正常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和避免管网漏损是城市供水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永恒课题。
水十条中提出“到2020年供水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行业企业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当前各地漏损率位居高位,且解决难度较大,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任重道远。
上述数据让我们知道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惊人,相当于700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因此,控制漏损刻不容缓,需要相关仪器仪表来助力。
控制漏损刻不容缓,仪器仪表来助力
要想控制漏损,就要先分析供水管网漏损原因,主要对以下因素加以考虑:
一是技术因素:漏损监测水平有限、效率较低。供水管网大多都在地下,有了漏损点很难发现。而传统的漏水检测手段往往需要人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沿线巡查“听漏”,检漏及时性差,对“听漏”人员的经验依赖程度大,漏点测定的精度也相对较差。因此,为了能及时发现供水管网的漏损点,提高检漏的及时性和漏点的度,一款“听漏”传感器被研发出来,远可“听”300米,而且在几家高校的试运行中均有良好表现。
二是管理因素:用水管理不当,尤其是市政公用设施用水计量不当,还有偷水现象屡禁不止,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这时,我们可以使用智能水表来计量,管道漏损现在对于大部分的自来水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棘手问题,也是供水产销差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智能水表的使用,对于供水行业来说添加助力,提供更有效的用水方案,节约水资源。
此外,DMA分区计量管理已被验证对发现和控制漏损有重要意义,基于DMA分区进行远传抄表、供水调度、检漏管理等所有工作,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分区计量的重要前提是实时数据的准确统计,只有精准计量的水量分析才能正确统计产销差、并提供准确的水压、流量数据监测。DMA是一种有效的控漏手段,但如果要更好的发挥作用,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分区、计量、检漏”综合管理监测平台,发展前景可期。
最后,对于有效地做好漏损节水改造,重点完善供水管网的检漏制度,排查修复漏损管网,加强供水系统的运行和管理,更好地控制降低漏损。
(文章来源:仪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