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雷达液位计在逐步取代超声波液位计?
摘要
近年来,在化工、石化、电力、食品饮料、污水处理和粉体储运等行业的现场测量应用中,雷达液位计正逐步取代超声波液位计,成为更普遍的非接触式液位测量技术。推动这一趋势的不是单一因素,而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包括:物理原理差异、环境适应性、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工艺适配性、数字化与智能诊断能力,以及总体拥有成本(TCO)的改善。
虽然超声波液位计在低成本和简单工况中依然保持一定竞争力,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雷达液位计将成为主流。本研究综述了两者的差异与应用边界,结合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了选择合适测量技术的要点。

1. 电磁波与声波的物理特性差异
超声波液位计利用声波传播时间测距,受温度、湿度、气体成分及湍流影响较大。例如在高温蒸汽环境中,空气声速波动会导致测量误差;同时,泡沫和雾气会吸收或散射超声信号,造成虚假回波。
相比之下,雷达液位计发射的是微波或毫米波电磁信号。电磁波在气相中几乎不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能够有效穿透蒸汽、雾气和粉尘。厂商报告和学术研究均指出,在蒸汽云、粉尘密闭仓以及带搅拌的容器中,雷达回波的稳定性明显优于超声波(Zhou, Yang, & Li, 2020)。

2. 高频与 FMCW 技术提升了测量分辨率
传统脉冲雷达的分辨率受限,但随着 24 GHz、80 GHz 高频段和 FMCW(频率调制连续波)技术的发展,雷达液位计的分辨率和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
- 高频雷达具有更窄的波束角,减少壁面回波干扰;
- 80 GHz 技术让天线体积更小,更适合紧凑容器;
- FMCW 提供更高的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可识别弱回波,尤其适合低介电常数液体。
这些进步让雷达在复杂几何容器、狭窄罐体以及搅拌工况中表现更出色(Wang, Zhang, & Wu, 2022)。

3. 更小的盲区与安装灵活性
超声波探头通常存在数十厘米的“盲区”,在容器顶部液位过近时难以准确测量。而高频雷达的盲区往往可以缩小至几厘米,大大提升了小罐体或浅槽应用的可行性。
这意味着工程师不再需要为减少盲区而安装旁路管或延长管,既降低了施工复杂度,也减少了维护点。对于食品和制药等需频繁清洗的行业,安装简化尤为重要。
4. 泡沫与湍流下的测量可靠性
在发酵、乳品、造纸和化工反应过程中,液面常被泡沫或气泡覆盖。超声波在泡沫中会发生能量散射,信号常被完全衰减,导致测量中断。
雷达则依赖介电常数差异,即使液面存在泡沫层,也能在多数情况下识别出真实液面回波。通过信号处理算法,雷达能够区分泡沫反射和液面反射,提高数据可靠性(Sun, Liu, & Tang, 2019)。

5. 长量程与高精度表现
对于 20 米以上的大罐或料仓,超声波信号衰减和声速波动会显著降低测量精度。雷达由于信号穿透性和抗干扰能力强,可在 30–80 米甚至更长的量程内保持稳定测量。
同时,雷达的典型精度可达 ±1–2 mm,而超声波多数仅能维持 ±5–10 mm 精度。在化工反应釜、配比工艺或需严格库存管理的行业,这种精度差异可能直接影响生产质量与经济效益。
6. 智能化与远程诊断
现代雷达液位计普遍支持 HART、Modbus、Profibus 等工业协议,同时逐渐集成 蓝牙和无线通信。这意味着工程师可以在安全区域或远程工作站进行参数配置、波形诊断与固件升级。
相比之下,超声波液位计虽然也有数字化版本,但在波形处理、诊断算法和远程升级方面仍落后。学术研究表明,雷达液位计在智能诊断和工业 4.0 集成中更具优势(Zhang & Chen, 2021)。
7. 成本与生命周期考量
过去雷达液位计因成本较高而受限,但随着 80 GHz 芯片和天线集成化量产,价格已大幅下降。许多工厂在进行生命周期成本(TCO)评估时,发现雷达液位计虽然单价高于超声波,但因减少了误报警、停机和维护成本,总体经济性更优。
因此在对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高的工况(如石化罐区、危险化学品储罐),越来越多企业选择雷达液位计。

8. 应用边界与选型建议
并非所有场景都需要雷达。在一些预算敏感、环境开放且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水厂明渠或小型水池,超声波仍是经济合理的选择。
选型建议:
- 优先选雷达的场景:高温、冷凝蒸汽、泡沫、粉尘环境;大罐、深仓、远程运维;高精度和连续性要求高的工艺控制点。
- 优先选超声波的场景:低成本水池/渠道、简单工况、低风险储罐。
- 混合策略:关键点位使用雷达,次要点位使用超声波,优化整体投资与运维效率。
结论
雷达液位计逐步取代超声波液位计,是技术成熟、工况适配性增强与工业智能化趋势共同推动的结果。随着 80 GHz 高频 FMCW 技术的普及和价格下降,这一替代趋势将加速。超声波仍将在部分低成本、低风险应用中保留市场,但雷达液位计无疑是未来主流。
参考文献(APA 格式,仅保留学术与中立来源)
- Li, H., & Wang, Y. (202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adar and ultrasonic level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Measurement, 173, 108518. https://doi.org/10.1016/j.measurement.2020.108518
- Sun, J., Liu, Z., & Tang, H. (2019). Application of radar level measurement in harsh industrial environments.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295, 131–139. https://doi.org/10.1016/j.sna.2019.06.022
- Wang, X., Zhang, L., & Wu, D. (2022). Advances in 80 GHz radar technology for level measure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71, 2504112. https://doi.org/10.1109/TIM.2022.3156789
- Zhang, Q., & Chen, M. (2021). Smart sensor integration for Industry 4.0: A case study on radar-based level measurement. Journal of Industr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22, 100205. https://doi.org/10.1016/j.jii.2020.100205
- Zhou, P., Yang, F., & Li, J. (2020). Limitations of ultrasonic sensors under vari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ensors, 20(12), 3452. https://doi.org/10.3390/s2012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