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替代进口物位计的可行性与政策支持
在工业自动化和过程控制领域,物位计作为关键测量仪表,长期以来被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化工、能源、冶金、食品与制药等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进口物位计凭借其稳定性与品牌积淀,曾被视为唯一的高端选择。然而,随着国产仪表企业的技术突破与国家政策的持续扶持,“国产替代物位计”正逐步成为现实。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进口物位计替代方案不仅具备可行性,而且在交付周期、售后服务、成本控制和适配性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技术可行性:从跟随到超越
过去,国内物位计在高温、高压、强腐蚀或粉尘密集等复杂工况下的表现,常常被认为不及进口产品。然而,近年来国内厂商在雷达物位计与音叉/振动式液位开关等产品线上不断突破。例如,国产80GHz雷达物位计在回波识别、动态噪声抑制和蒸汽/粉尘干扰处理方面的表现,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在复杂工况下保持稳定输出。
以计为自动化(Jiwei Automations)为例,其自主研发的JWrada®系列雷达液位计采用高频FMCW技术,配合智能回波学习算法,能够准确区分真实物位信号与干扰信号,尤其在蒸汽、泡沫和强粉尘环境下表现出色。同时,Flap-11磁翻板液位计和Ring-11音叉液位开关均已获得SIL2/SIL3认证,且Ring-11音叉液位开关已通过EAC认证,满足欧亚市场准入要求。。在功能安全方面达到了与国际主流品牌同等的水准,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国产替代物位计方案。

政策支持:国产替代的强力助推
国家层面近年频频出台政策,强调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尤其在能源、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鼓励优先采购国产仪表已成为趋势。一方面,这种政策导向有助于提升国产品牌在市场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为用户在选择物位计时提供了政策背书,降低了采购风险。
与此同时,国家对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国产化的战略布局,也为国产物位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的推进,国产雷达液位计和智能型液位开关在数据互联、协议兼容、远程维护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
1. 国家政策
- “中国制造2025”:强调关键仪器仪表自主可控,推动国产替代。
- “十四五”规划:提出自动化仪表国产化率要在重点行业达到 70%以上。
- 绿色与安全生产要求:鼓励企业优先选择符合SIL安全认证、防爆认证的国产产品。
2. 行业政策
- 电力行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明确要求国产仪表优先入围。
- 石化行业:中石油、中石化积极推动国产物位计进入设备选型目录。
- 食品与医药:强调国产物位计通过 卫生认证,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3. 地方政策
多地政府出台“国产化奖励政策”,对使用国产自动化仪表的企业给予 资金补贴与税收优惠。
交付与服务:国产的快速响应优势
与进口品牌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交付周期不同,国产企业通常仅需2–3天即可完成交付,极大地缩短了项目周期。这一差异对于紧急备品需求、临时改造项目以及生产连续性要求极高的工厂而言,价值尤为突出。

此外,国产物位计厂商在售后服务和现场支持方面也具有天然优势。用户无需跨国沟通或等待海外工程师,而是可以通过本地技术团队快速获得支持。这不仅降低了停机风险,也减少了维护成本。以计为自动化为例,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服务网络,能够实现“当天响应、次日到达”,这是进口品牌难以匹敌的。
进口物位计替代方案与案例
在多个行业,国产的计为物位计已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 化工行业:某大型化纤厂使用 计为Tube-11振棒料位开关 替代进口VEGA开关,有效解决了聚酯切片料仓中的误报问题。
- 食品行业:计为Ring-11音叉液位开关 获得 食品级认证,在椰汁、巧克力液位监控中稳定运行,替代E+H产品。
- 冶金行业:计为JWrada®雷达液位计 在高粉尘的水泥厂料仓中长期稳定运行,成功替代Siemens产品。
这些案例表明,国产产品不仅能在实验室数据上对标进口,更能在复杂现场应用中表现出可靠性和稳定性。

成本与价值:性价比优势明显
进口物位计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采购和维护成本。相比之下,国产替代物位计在保证性能与可靠性的同时,价格更为合理,有效帮助企业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随着国产品牌在SIL认证液位开关、防爆认证、食品级认证等方面逐步完善,用户在安全性和合规性上不再需要妥协。
以国产雷达液位计为例,价格往往比进口同类产品低30%以上,但在耐高温、抗蒸汽干扰、回波学习等关键指标上表现同样优异。这种高性价比,使得国产方案不仅是“替代”,更是“优化”。
市场趋势:进口替代正在加速
随着用户对国产品牌的信心逐步增强,“进口物位计替代方案”已从个别尝试,发展为系统性的市场趋势。在一些行业,国产品牌已成功替代进口产品,成为主流选择。例如,在水泥、冶金、电力行业,计为自动化的振棒料位开关和雷达液位计已实现大规模应用,完全替代了进口同类产品。
这不仅源于技术的成熟,也与国产企业更懂本土工况、能针对性优化设计密切相关。比如,在高粉尘的水泥厂料仓应用中,计为Tube-11振棒料位开关采用双管设计,大幅降低了误报率,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这种针对性改进,往往是进口品牌的“标准化产品”难以满足的。
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替代进口物位计不仅具备技术可行性,更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和市场需求的驱动。在交付周期、售后服务、成本效益等方面,国产物位计展现出明显优势。以计为自动化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凭借国产雷达液位计与SIL认证液位开关的持续创新,正在成为进口物位计的完美替代方案。未来,随着更多行业用户的验证与推广,“国产替代”不仅是可行选择,更将成为推动中国工业自动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